快穿之重生妃仙_分卷阅读_41
作者:朝谈天下      更新:2020-07-21 02:15      字数:6336
  “请恕哥哥无法答应!”王新将匣子放到昭君面前,推辞道:“这是太皇太后和先帝赏给你的傍身之物,你若在匈奴遇到什么难事,说不定还可以用来解个燃眉之急。父母亲和我、飒儿在家里能有多少用度?何况哥哥我也不是个酒囊饭袋,养得起家!”
  “哥哥!皇家另外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并不差这点东西。只是我这一走,恐怕难以再回来了,父母亲就只能靠哥哥和飒儿奉养。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我知道哥哥有志气,请你体谅我的心意,一定要收下!”昭君说着长身拜地。
  “妹妹,你这是做什么!”王新伸手去扶昭君,昭君顽固地拜倒在地。
  “哥哥不收下,妹妹我就长拜不起!”
  王新无奈,只好松口道:“好吧!那我就收下吧!”
  “那父母亲就拜托哥哥了!”昭君深深行了一礼,才站起来。
  第二日一早,昭君就坐上了接她回宫的马车觐见新帝。
  刘骜在未央宫后的小花园的凉亭里布置了酒菜,接见了昭君。
  年轻的天子俊雅疏朗,穿着明黄色的九龙衮袍,更显得眉目如锋、英气逼人。
  “明昭参见陛下……”昭君来到刘骜跟前,屈膝行礼道。
  “免礼!”昭君话音未落,刘骜就急忙喊了免礼,他并不想接受她的跪拜,那样只会让他们感觉距离更为疏远。
  “今天叫你来,是问你一些事情。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相处。你要是太多礼,就是抗旨了!”刘骜微牵着嘴角,脸上有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是!”昭君不好说什么,只好答应了。
  “那先坐下吧!”刘骜说完就坐在了大的那个案几旁。
  昭君看了看,就坐在了小的那个案几侧。
  刘骜知道若是让昭君跟他坐同一张桌子,她肯定不会同意的。就摆了两张小案几,自己的大一点,昭君的小一点,面对面坐着,这样她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只是两张案几的距离较近,也就一尺来宽。昭君皱了下眉头,没说什么。
  “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和你聊聊。”刘骜饮了杯酒,看着昭君的眼睛,想要捕捉到她每一丝真实的心绪,“到现在为止,你还是想要去匈奴和亲吗?如果你不想去,我可以护住你!”
  昭君本来只是为和亲而封的公主,并没有上皇室谱牒。父皇的丧仪都只是让她在最后的时候参加了一下,没有让她参加哭灵守灵这些前面的仪式。但是前日太后以“要厚待和亲公主,给她个正式的身份”的名义召集皇室宗亲把昭君的名字加了上去,刘骜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刘骜知道自己的母后知道了他对昭君的心思,她这样做是为了彻底斩断两人间的可能性。她确实做到了。如果父皇的去世,让他和昭君之间没有了最主要的阻碍,多了那么一点可能,但母后此举,彻底的把昭君变成了自己的妹妹,毁了他们之间所有的可能性。
  刘骜痛悔不已。但那是自己的母亲,他能怎么样呢?他之前确实有过让其他人代替昭君去和亲的想法,虽然呼韩邪单于见过昭君,可能有点意见,但若是自己态度强硬,他也不会太过反对的。大汉如今虽然灭不了匈奴,但可以扶持呼韩邪,也可以扶持其他的匈奴单于。
  但他还未付诸实施,就被自己的母亲打乱了全盘计划。
  他们之间虽然已经完全不可能了,但刘骜还是愿意为昭君做点什么。他今天叫昭君来就是想要问清楚她的真实想法。父皇已经去世了,她不用和任何人赌气,也不用做给任何人看。如果她不想去匈奴,自己怎么都会保护住她,让她在京城平安顺遂地度过一生的。关键是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骜目光灼灼地看着昭君,等待着她的回答。
  第70章 王昭君之大漠缘(十一)
  “我愿意去匈奴和亲!”昭君轻声答道,声音如黄鹂出谷,清脆婉转。前世的昭君并未为和亲这件事后悔过,她想要的是和亲后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自己要是不去和亲,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恐怕不一定能完成任务。
  “你不再想一想吗?”刘骜默然不语,半晌又问道,“你不是必须要去的,我也可以派其他人去。”
  “我必须要去!”昭君肯定无疑地回答道。
  刘骜的心中却是一凉。她还是要走!刘骜喉间涌起一股腥甜,他强压了下去,握紧了拳头,手背上青筋交错。也罢!既然她执意要走,那自己也只有成全了。
  “好吧!那你希望什么时候去?呼韩邪单于那边遣了人来催。”刘骜故意装出冷漠的样子道。也不知道他是装给自己看,还是装给昭君看的。
  昭君没有察觉到刘骜的心思,她只觉得对方能来问自己的意见,还是很好说话的嘛!只是这脸色太苍白了点儿!看来先帝去世对他的打击不小,这段时间怕是忙坏了。
  “听凭陛下的意见!”昭君本来想说越晚越好的,但是又不想给刘骜出难题,话到嘴边又改了。
  “你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吗?”刘骜漆黑如墨的双眸盯着昭君,看得她心里一阵一阵发虚。
  “我希望能为先帝守完孝再去!”昭君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期望。虽然刘骜看起来怀有善意,但是这个决定涉及到两邦相交的问题,昭君不确定能不能如愿。
  “好!那你就留在京中为父皇守够孝期再走吧!”刘骜不自觉地牵起唇角,漾出一抹浅淡至极的微笑来。就算只能再多留她一段时间,那也是好的。总比她直接走了强吧!
  刘骜心情大好之下,胃口也大开,指着案几上的一碟橙子对昭君说:“这是你老家秭归的夏橙,南郡郡守才敬献上来的,你尝尝!”
  昭君伸出纤纤素手,轻轻剥开橙子,闻一闻清香,放到口中一瓣,贝齿一咬,甜汁四溢,果然是家乡的味道!她忍不住多吃了一个。
  “你再尝尝这个鱼。”刘骜见昭君吃的高兴,喜笑颜开,又指向了一盘金黄色的小鱼。
  “这不会是刁子鱼吧?”昭君轻轻夹起一条手指长的小鱼,放进口里。鱼肉鲜嫩甘香,鱼骨脆薄,正是可以鱼肉、鱼骨一起吃的秭归特产“刁子鱼”。
  “果然是!谢谢陛下!”昭君吃得两眼放光!足足有五年都没吃到的美食啊!
  “咦?这是‘懒豆腐’吗?”昭君舀了一勺,轻轻一尝。做得好地道!她忍不住多尝了几口。
  “慢慢吃!吃完还有!”刘骜笑眯眯地看着昭君大快朵颐。
  他专门请了南郡的厨子带了当地的材料来宫中做了这顿饭。不管以后如何,有这么一个言笑尽欢的上午,也足以让他回味许久了!
  刘骜跟呼韩邪派遣的使者说大汉以“仁孝”治理天下,先帝病逝,昭君作为先帝最为宠爱的公主必须三年守孝期满才能出嫁。呼韩邪的使者赶紧把消息传递回了匈奴。
  呼韩邪单于得到消息长叹了一口气。果然好女不易得,娶明昭公主的路途不会那么顺畅!他当即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明昭公主的渴慕之情,对汉、匈能够成为一家人的渴望,甚至用上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文诌诌的句子。
  既然新帝不舍得明昭公主尽快嫁来匈奴,说明她在大汉皇室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汉元帝的过世而降低,呼韩邪对她也是志在必得的。
  他在信中充分理解明昭公主对她的父皇的孝敬之心,但是不能接受三年后才嫁来匈奴这事。本来不过是延迟半年婚期,现在遇到国丧,又要延迟,呼韩邪白白翘着脖子期盼了好久。若是拖到三年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光景?会不会发生别的什么变故?那汉匈两族的和亲还能进行吗?
  呼韩邪的信件送到刘骜手里后,刘骜又给了他回信。如此你来我往,并且在参考了昭君的个人意见后,双方商定了一年后为婚期。
  昭君还可以在京城中呆上一年。为了让呼韩邪单于放心,刘骜派了之前就定好随昭君一起去匈奴的各行的工匠先行去了那里。
  皇太后听说昭君还要在京城守孝一年后才会离去,气得在长乐宫中摔了很多瓷器。她找皇帝质询,皇帝以“明昭公主是父皇上了皇室谱牒的女儿,理当为父皇尽孝”为由把她打发了。
  皇太后没有想到自己为阻止皇帝和昭君走到一起而釜底抽薪的举动竟然能够成为留住昭君的理由。她还是不甘心,就派人时时盯着昭君,但凡皇帝召见她,都要立刻汇报给自己知晓。捣了两次乱后,刘骜为了避免昭君尴尬,也就很少召见她了。
  皇太后还是不放心,就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的理由,联合宗亲大臣督促刘骜立后。
  汉元帝在世的时候将自己母亲的远房侄女许娥许配给刘骜为妻。许娥年轻貌美,色艺俱佳,犹擅文章,出身高贵,以时下人的观念来看,也算是一个良配。只是刘骜心中已经有了人,再看其他的人也就不觉得怎么出色了。
  如今的刘骜已经不是曾经缺爱的少年,因为昭君打开了他的心结,所以他的情感方面成长得比较健全,不像前世那么偏执好色。他的后宫中如今也就只有一个许娥,没有其他的妃嫔。
  这在其他人眼中,自然是新帝专宠许氏,夫妻感情甚笃。甚至许娥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刘骜虽然一直没有晋封她为皇后,她也没觉得着急。只有皇太后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她才会如防大敌一般防着昭君。
  那女子的出色是她见识过的。不说别的,单说主动报名和亲匈奴这件事就足以看出她的胆魄。作为一个母亲,她是不会愿意自己的儿子身边有一个能够吸引他那么多注意力、能够牵动他那么多的心绪,甚至因为她而吐血的女人存在的。
  自古情深不寿、红颜祸水。两人并未在一起,自己的儿子就能为她做到那个样子,如果他们在一起了,那还了得?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就会只为她一个人活着了?
  皇太后宁愿自己的儿媳妇不要那么出色,只要温柔贤淑就可以了。既然自己管不住儿子,就找个人和自己一起管他。许氏乖巧听话,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人,而且是骜儿的正妻,于情于理,都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更重要的是,后宫立了皇后之后,就可以操办给皇帝选妃的事情了。到时候后宫的女人一多,就会占用刘骜很多的精力,他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想着王嫱那女人了。感情这种东西,时间长了,自然就淡了。
  皇太后心中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刘骜即位已经数月,确实需要一个打理后宫的人了。许氏虽然不是让他很激赏,但是她是他的正妻,平日里也表现得比较贤淑,不算很贴心,但也还合他的意。
  更重要的是,太后最近盯昭君盯得太过头了,若是自己再不让她安心,鬼知道她还会干出什么事情!所以刘骜痛快地答应了这事。
  许娥顺利地迎来了自己最荣耀的封后时刻。
  太后本来还想趁热打铁,再定下几名主要妃嫔的人选。但是刚刚封了皇后,宗亲们也都不那么着急了,许皇后也不想那么快就有人跟她争宠,皇帝又是不主动不要求不配合的态度,太后只得指定了几个位份低、不用举办册封典礼的妃嫔草草了事。
  昭君没关心这些事。她在皇帝的支使下给他的未央宫里又架了一株紫藤萝,还植了几株腊梅。其他时间都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一晃眼又到了来年夏天,昭君该启程啦!
  虽然先送走了一批人,但刘骜给她派出的和亲队伍还是浩浩荡荡的。里面有专精种植的农人,有擅长建筑的工匠,有擅养殖的农夫……刘骜把这次和亲不止看作一次联姻,也当成了传播汉朝各方面文化的机会。
  昭君最后向皇帝告别的时候,刘骜换了常服,把她送到了宫门口。
  他不能再往前走了,禁卫军已经全部调来围在了他的周围护驾。身为皇帝,却没有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只能被困在这深宫之中,这也是一种悲哀!
  刘骜止住脚步,看着旁边草坪上殷殷的青草,小声对昭君说道:“我派了两个厨子在队伍里,一个擅长做秭归菜,一个擅长做京城菜,他们全家人都随去了,你不用怕到了那边饮食不习惯。”
  昭君愕然地看着刘骜。这个少年,刚认识他的时候还是满身稚气,后来经过一步一步的蜕变,到现在浑身洋溢着一股沉稳霸道的气息。他这个时候说出来,就是不容她拒绝的意思。既然不能拒绝,那她觉得,真的是,好贴心!好暖心!
  “你在那边好好的,有难处给我来信,大汉就是你的依仗!”刘骜嘱咐完这句话,没有再去看她感动的眼神,就转身离去了。
  他必须赶紧离开,不然他怕自己会忍不住一时冲动,不让她离去。
  第71章 王昭君之大漠缘(十二)
  昭君一行有两千余人,其中有一千五百名精兵,剩下的就是各行业的匠作和他们的家人。他们到达匈奴,待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完婚后,会有一百名精兵以亲卫的身份留下,其余的士兵全部返回。其他各行业的匠作也会作为昭君的部众留下。
  由于队伍中的家眷众多,其中不乏老弱妇孺,所以昭君和亲的队伍走得很慢。好在他们带的物资足够充足,刘骜又通知了路过的各州府务必提前备好补给、全力配合,所以倒也算顺利。
  只是沿途环境变化太大,气候与中原地区大为不同,有不少人水土不服,渐渐出现了头晕、腹泻等症状。刚开始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昭君就让贴身丫鬟小夕把带兵的杜斐将军叫来,把自己亲手准备的一车东西打开。里面有几个大水罐、几个装满土的布包,还有一些处理好的药材。这水和土沫,都是昭君在京城的时候亲手准备的,就为了用在这种时候。
  昭君把这些水舀出来一些,让杜斐尝了一口。
  “这是京城的水!”杜斐尝到那股清澈的甘甜,立马就辨别了出来。
  “是的!杜将军让兵士们每天把这些水掺到我们喝的水里,大家就不会再水土不服了。”昭君微微一笑。
  “真的可以吗?公主怎么知道这个法子的?”杜斐有些迟疑地道。
  “我出行前专门向太医讨教过,这是防止水土不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昭君不会告诉他,自己在现代社会就是中医,知道这些方法再平常不过!这些故地的水、土中有微生物菌群,在水中和新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一起繁衍,可以调节人体内的微环境,让人不易生病。
  “那太好了!公主未雨绸缪,在下心生敬佩!”杜斐这几天也感觉头晕、恶心,但是他作为队伍的头领,是大家最坚强的倚靠,不能让大家觉得没信心,所以没有说出来。现在见有了这个法子,真是高兴得两眼放光。
  “只是这些水,能坚持到我们到达匈奴吗?”杜斐高兴完后,又开始头疼。照目前这样的速度来看,他们至少还要半年才能到那里。
  “这些水可以稀释着用,每个水箱里加两碗,两三天加一次就好了。这些水用完了之后,还有这些取自京城的土,取一把放在水箱里,大概一周加一次就可以了。我们省着点用,应该可以坚持到。”
  “公主真是蕙质兰心,早早就把这些东西都计划好了!在下佩服!”杜斐一直觉得公主就是娇艳的花朵,需要人精心呵护,没想到这位明昭公主不光有美貌,还有智慧,自己都没想到的东西,她就先想到了。果然不愧是陛下和先帝都选定的和亲人选呀!
  “队伍中有些老弱妇孺,还请将军帮我统计下人数。他们体质弱,我还要另外做些准备。”昭君可没心情听他拍马屁,直接又交给他点活儿。
  “末将遵命!”杜斐可是有职业素质的人,领了命就干活去了。
  两天后,水土不服的症状基本就从和亲队伍里消失了。每个老人和小孩都分到了一个香包挂在身上,里面有苍术、白芷、金银花、艾叶、橘皮等药材,是昭君带着丫鬟们用之前准备的药材亲手缝制的。
  水土不服是每个远行的队伍中最大的问题,不少人都因为这个不能成行或丢掉性命。但是昭君的队伍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原因出过问题,即便是老人和小孩都好好的。所有人对昭君都是感佩不已。如果说他们之前对昭君的尊敬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那现在就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昭君已然成为他们每个人心中的女神。
  荒草离离,黄沙漫漫。走过秋冬,漫过春夏。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向导终于跟昭君和杜斐说,已经到了匈奴境内了,很快就可以和呼韩邪单于的迎亲队伍会合了。
  大家欢呼雀跃,群情激昂,加快了速度。经过了这么漫长的跋涉,所有人都疲累不堪,迫切地渴望能赶快到目的地休整一下。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心情放松的时候,他们却遭遇了此行最大的危机。整个和亲队伍被一队匈奴骑兵围了起来。
  这支匈奴骑兵足有三千余众,装备精良,人人配有劲弓强弩,精铁武器。他们将昭君一行人团团围住。杜斐见他们是匈奴人,立刻拿出和亲的印信文书给他们看,表示大家是自己人。
  谁知这伙人看了印信后围得更紧了,也不多说话,把印信拿走了,好像给他们更大的头儿送了去。
  昭君心下一沉。她知道匈奴这时候分成了五支部落,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攻伐。前世的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到匈奴的旅途上也受到了一小股残兵的骚扰,但很快就灭了,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现在自己和亲的时间与前世大不相同。按照前世的记忆,现在应该是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打得最厉害的时候,难道他们的战场竟波及到这里了吗?要是那样的话,自己这一行人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