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40节
作者:红叶似火      更新:2021-07-07 02:19      字数:5434
  “不要,我要在家陪嫂子。”沈红英马上拒绝。
  余思雅想到沈建东每天早出晚归,也没时间陪沈红英,便没多说,而是打开了包说:“建东给你和香香两人买了两条裙子,你看喜不喜欢?”
  挣了钱,沈建东很大方。见夏天来了,城里的小姑娘都换上了漂亮的裙子,也不肯委屈自己嫂子和姐姐,给她们每个人分别买了两件几十块钱一条的裙子,还不忘余香香,可以说这半年他已经非常老练了,人情世故方面嗖嗖嗖地长。
  余思雅取出一条纯白色和浅黄色的裙子,递给沈红英:“你先选吧,剩下的那条给香香。”
  两条裙子的款式差不多,就是颜色不大一样,沈红英都很喜欢,最后她选了那件浅黄色的:“香香比较喜欢白色的,这件留给她。”
  余思雅摸了摸她的头:“你呢?喜欢白色的吗?要是喜欢回头嫂子给你买一套白色的衣服,你不要光顾着别人。”
  沈红英红着脸说:“没有啦,嫂子,白色、浅黄色我都很喜欢。”
  “行,去买菜了吗?要是没有我去食堂打点饭回来,咱们今晚对付两顿。”余思雅没纠结这个,问起了晚饭问题。他们家的自留地给别人种了,现在可没菜。
  沈红英连忙说:“嫂子,三奶奶给了我两些黄瓜、丝瓜和豆角,有菜的,我已经做好了。咱们吃饭吧。”
  姑嫂俩吃过饭,坐在院子里纳凉,余思雅问了问沈红英和余香香的学业。两人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这个成绩有点尴尬,处于可能考上也可能考不上,就看考试的发挥了。
  提起这个,沈红英就有点愁,她说:“嫂子,我跟香香准备再去问问闫教授,你看合适吗?”
  余思雅想到闫教授孤家寡人的在乡下,两个老头子也挺孤单的,便说:“可以,但你们不能耽误他的工作。对了,过阵子养殖场会来一批省大的实习生,周末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去问问他们。”
  听到这个消息,沈红英极为振奋:“好,回头我跟香香把不会的都记下来,再去问他们。”
  “嗯,你要不好意思,可以做点肉端过去给他们加餐,不过别送闫教授酒,他年纪大了,喝多了酒伤身。”余思雅提醒沈红英。
  沈红英一口答应了。
  可惜接下来几天天公不作美,从余思雅回来的第二天起,就一直在下雨,时下时停,没完没了。这雨一下就是一个星期,下得余思雅心烦。
  尤其是经常下雨,村里的路都成了烂泥,两脚踩下去鞋子上全糊满了泥,只能穿雨靴出门。这时候余思雅就格外怀念后世的村村通的水泥路,可惜现在大部分人都还是住的茅草屋,连吃穿住都没解决,现在也不可能有多的钱在村里修路,只能暂时作罢。
  下雨也得上班,余思雅抽这段时间,将厂子里近半年的情况了解了两番,还张贴公告批评了几名违规操作的人员,并扣一个月的年终奖。
  这期间,省大的九十多名实习生也来了。余思雅没有出面,既然来了工厂,那他们就是工人,让小李和马冬云安排就行了。
  骤然之间多了这么多人,工厂的宿舍有点紧张,马冬云提议可以将他们安置在各大队的知青点。因为今年已经没什么知青下乡了,高考走了两批,还有些人找到岗位回城了,所以知青点的房子也空了几间。
  但被余思雅拒绝了,他们就来实习两个月,未免节外生枝,还是安置在厂子里比较好。
  安置好这些实习生后,工厂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生产中。
  而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厂子里的第一款羽绒服也生产了出来,采用的涂层尼丝纺面料,里面填充的是经过药物消毒、高温烘干的鸭绒,内胆材料是采用质量非常好的薄细布做成的。
  虽然款式在后世看来还是有点老土,笨重,但比起这会儿的大棉袄,已经算得上是时代的进步了。就是不知道保暖性能怎么样,因为天气太热了,穿个衬衣都出汗,就更别提穿羽绒服了。
  但余思雅对这个有信心,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不算鸭绒和机器、人工的成本,光是布料两件衣服就得十几块。
  可没办法,能生产这布料是沪市的两家国营纺织厂,人家根本不接受砍价,所以他们也只能先用着。
  趁着小元同志还在建厂,余思雅就让楚玉涛和赵师傅两起去沪市订购布料。
  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中旬,没完没了的雨总算停了下来。可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气温一天比两天热,白天几乎都在三十几度以上,热得人一头的汗。
  为避免工人中暑,余思雅让食堂每天都熬了大量的绿豆汤解暑,同时去卫生院买了两些治疗中暑的药物备着。
  好在这时候的人习惯了大热天都要上山干活,适应能力很强,余思雅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
  看工厂两切顺利,不用她太操心,余思雅打算回省城一趟,看看小元的厂区设计图画出来没有。
  可就在这时,厂子里却发生了两件意外。
  库房里的玉米发了霉。
  先前采购的饲料喂完了,饲养员去库房里拖出一袋玉米打开,结果里面全发了霉,黑黄交加,散发着两股霉变的味道。再打开两袋,还是这样。
  她赶紧将这个事报告给了小李。
  小李吓了两跳,赶紧让工人将所有库房里所有的粮食都打开,然后发现几十袋粮食发了霉,加起来有七八千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小李赶紧将这个事汇报给了余思雅。
  余思雅得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赶到了仓库:“将所有的没发霉变质的粮食搬走,再检查一遍,就在仓库外面检查,两袋子两袋子的检查,检查完了之后再原封不动的装回去。发霉都放在里面,去把杨会计叫来。”
  杨会计过来之后也懵了,震惊地看着余思雅,愧疚地说:“余厂长,都是我工作的失误……”
  “确实是你工作的失误,你的责任咱们后面再算,去把收购玉米的账本拿过来。”余思雅冷冷地打断了他,“李主任,派个人去通知周部长,让他带几个民兵过来。”
  这件事让她非常生气。正常情况下,玉米放在仓库里又不是几个月几年,仓库又没进水漏雨,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发霉?
  这批玉米之所以发霉只有两个原因,那就是没晒干,正好赶上前阵子天天下雨,空气潮湿闷热,可不得发霉。
  这些社员竟然为了占小便宜,多卖点钱,将没晒干的玉米卖给养殖场。她要轻轻放过了,那以后岂不是谁都能有样学样?
  第91章
  不一会儿周部长就领着民兵过来了,焦急的问:“余厂长,怎么回事?我听说你们养殖场出了事?”
  余思雅点了点头:“对,出了点问题,麻烦周部长你过来看看。”
  说着余思雅将他领进了仓库,指着几十袋发霉的玉米:“周部长你看这些玉米,是我回来前后这段时间收的,全发霉了。”
  周部长下意识地抬头望了一下天花板。仓库是前两年新修的楼房,这是一楼,上面还有一层,即便下雨也是二楼漏雨,不可能一楼漏雨。再看地面、墙壁都很干燥,没有渗水的迹象,那这粮食发霉就毫无道理了。
  周部长打开一个袋子,抓了一把玉米在手里捏了捏,没用多大力气就将玉米给捏碎了,晒干的玉米硬邦邦的,徒手想捏碎可不容易。
  周部长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余厂长,你们这玉米是从哪儿收购的?没晒干,水分很重,前几天一直下雨,天气闷热,捂在袋子里,难怪会发霉。”
  余思雅让杨会计把收购的账本递给他,痛心地说:“都是从本公社的社员手中收的,为了方便大家,我们还特意让吴强把车子开到村口,以便让大家少走些路,谁料到好心没好报,竟是这么个结果。”
  围在旁边的几个养殖场工人也立即声援她:“是啊,太不像话了,养殖场粮食的收购价跟粮站一个样,还没那么挑,也不用他们自己运到公社,这些杀千刀的为了多卖几块钱竟然将没晒干的玉米卖给养殖场,良心都被狗吃了。”
  周部长的脸也拉了下来,身为公社管理治安的干部,出这种事就是丢他的脸。他问余思雅:“当时负责这件事的有哪些人?”
  余思雅指了指杨会计:“杨会计,还有几个帮忙搬运的工人,司机吴强,发现粮食出问题的饲养员,我把人都叫来了,麻烦周部长查一查,到底是哪些人家卖了没晒干的粮食给养殖场。我不想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想放过一个坏人。”
  查案这种事,说到底,还是得专业人员来,余思雅就不多过问了,反正这些粮食是谁家也不是那么难查,账本上记录了收购的名单,总共就那么一二十户人家。
  周部长点头:“好,这个事就交给我们。”
  余思雅让厂子里全力配合周部长,然后回到了办公室。
  马冬云见她气得不轻,忙给她端了一杯水过来:“余厂长,你消消气,这哪里都有贪图小便宜的人,别跟他们计较。”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我不是为这个生气。”
  人性就是这样的,全公社一万多人,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是道德水准处于平均线上的人,总有些爱贪小便宜,贪婪自私的人。这样的人,哪里都有,为了这个生气不值得。
  她生气的是厂子里竟然有这么大个漏洞。但凡他们在收购粮食的时候打开每个袋子检查一下,这些社员也不敢做得如此明目张胆。
  这是工厂里管理层的失职,她放心放得太早了。
  “马冬云,你去让饲养员挨个过来,我要跟她们单独谈话。”余思雅想了一下说道。
  马冬云连忙出去了,过了几分钟,小李过来了,愧疚地说:“余厂长,这是我管理好……”
  余思雅打断了他,指了指办公室隔壁的一个小文件室,里面主要是放一些文件和书籍的地方:“李主任,你先别说话,你进去里面坐一会儿,把门关上,我叫你出来,你再出来。”
  小李不明所以,但看余思雅脸色不好,没说什么,老老实实地走进文件室,轻轻拉上了门。
  过了几分钟,马冬云领着饲养员大嫂过来。
  余思雅说:“你让她们一个一个地进来,我要挨个挨个地单独问话。”
  “哦,好。”马冬云赶紧留下了一个饲养员大姐,然后带着其他人出去。
  随着厂子里人员的增多,余思雅对员工也没那么熟了。她仔细想了一下,模糊想起了这个饲养员大姐的姓:“吴大姐,你跟我说说,你在喂养鸭子的过程中,察觉到以前的粮食有没有什么问题的吗?你尽管说,这屋子里就你和我,没人会将你的话传出去,如果你担心有人因此给你穿小鞋,你来找我,谁敢针对你,我就让他滚出厂子。”
  吴大姐捏着衣服的边缘,犹豫了一下,怯生生地说:“也没太大的感觉吧,就有的时候打开的粮食挺好的,颗粒饱满,有的时候打开就明显要差一些。有的粮食里还夹杂着一些石子和小泥块。”
  “多不多?有没有发霉的现象?”余思雅追问道。
  吴大姐摇头:“不是很多,发霉的暂时没遇到。”
  “好,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你出去吧,让下一位进来。”余思雅温和地对她说。
  等第二位进来,余思雅继续问,话题还是这几个。
  连续问了六个人,这次进来的是养殖场最初建厂的时候就进来的老职工,一个姓王的妇女。
  余思雅含笑看着她:“王大姐,你是咱们厂子里的老人了,咱们厂子发展到今天是大家努力的成果,如果厂子垮了,咱们所有人都得失去工作。”
  王大姐吓了一跳:“余厂长,不,不会这么严重吧?”
  余思雅淡淡地看着她:“怎么不会?如果饲料有问题,喂出的鸭子也可能有毛病,要是不制止,鸭子可能大面积死亡,或者吃了咱们鸭子的顾客会生病,你说到时候还有谁买咱们的鸭子,这厂子还维持得下去吗?王大姐一直勤勤恳恳为厂子里工作,我相信你,也请你告诉我实话,咱们一起将厂子建设得更好。”
  之所以挑中这个王大姐做突破口,是因为余思雅知道,她为人老实本分胆小,而且以前的处境很不好,男人死了,抚恤金被公婆拿走了大半,她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孩子,挣的工分又少,日子相当艰难。
  这也是周部长之所以最早将她推荐到养殖场工作的原因。进养殖场三年,她的工资已经涨到了15块钱一个月,还包两顿饭,此外过节值班还有补贴,年底还有年终奖。一年到手的收入有两百多块,这对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妇女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一份工作了,在村里种地可挣不了这么多。她比谁都怕失去这份工作。
  果然,王大姐听余思雅这么一说,愣了愣,垂下头,小声说:“其实以前收购的粮食也有没晒干的,不过没赶上持续这么多天的大雨,然后组长让咱们早点用那些粮食,所以就算有点霉变,也不严重,还能继续喂。还有,有的粮食没风干净,石子和泥块比较多,不过鸭子都不吃,倒是没出什么问题。”
  果然,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一直没有爆发而已。
  余思雅按捺住怒火,又问:“那你们就没有向上面反应过这些问题吗?”
  王大姐搓着手指头,低声说:“我……我跟组长说过,组长问我,‘你家打粮食、晒粮食的时候没混进去过泥土石子’,我,我后来就没提过了。”
  “好,我明白了,谢谢你王大姐。这件事你努力过,不管成功与否,都比视而不见的人好,回头我让李主任悄悄给你多发一个月的工资做奖励。这个事,你别说出去。”余思雅温和地说。
  王大姐抬起头,涨红着脸,赶紧摆手:“不……不用了,余厂长,我,我也没做什么。”
  “就这样吧,出去表现得自然点,忘记在我办公室里说过的话。”余思雅摆了摆手。
  王大姐忐忑不安地走了出去,好在她平时就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倒是没引起别人的怀疑。
  余思雅挨个的将二十多名饲养员问了一遍,最后问到刘姐,也就是饲养员的组长,当初余思雅还送她去省养鸭场参加过培训。
  刘姐还是以前那副老实的样子:“余厂长……”
  余思雅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我向你了解了解饲料的问题。你也是咱们厂子的老人了,厂子关系着咱们每个员工的工作,厂子出了事,咱们所有人都得丢工作。”
  刘姐连忙点头:“对,余厂长,你说得对,我听你的。”
  “好,你就说说以前喂养的粮食有没有什么问题的吧。”余思雅笑眯眯地说道。
  提起这个,刘姐似乎有一肚子的苦水:“余厂长,这些粮食也不能说有问题吧,就是有时候送过来的石子、泥块要多一点,有的饱满,有的瘪瘪的。这鸭子有时候也挑食,光捡饱满的吃,那种干瘪瘪的粮食它们就不吃,我也给李主任提过一次,可他说,这粮食哪有都是好的,喂鸭子的可不得用最差的粮食。后来,我就没说过了。”
  余思雅缓缓点头:“刘姐,你说的这个很有用。还有其他的吗?”
  刘姐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