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好日子 第57节
作者:白日坐梦      更新:2021-11-10 23:45      字数:3518
  第四十五章
  因为刘桂芳不让进家门的缘故, 张顺诚跟张德才一家合着过了个难得的好年。
  两家的猪肉加起来足有三十斤,其中一半的猪肉用盐腌起来,等到十五吃,剩下的全部在大年三十这一天, 变成了年夜桌上的粉蒸肉、白菜猪肉饺子、猪骨头炖红薯粉条、猪肉酥油饼、肉沫鸡蛋羹。
  还有请镇上的大师傅捏的手工鱼丸, 再加上年前就蒸好的萝卜糕、红糖年糕, 以及一条清蒸鱼,一碗芋香八宝饭,把八仙桌占的满满当当, 一直吃到了晚上九点半,桌上的菜还剩下一小半, 两家人都酒足饭饱,再也吃不下了。
  “就连大哥在的时候, 过年也没吃上一桌子肉菜。”张顺诚摸着撑起来的圆滚肚皮, 感慨地说, “能有四五道荤的,就已经是好年了。”
  “二伯公做的红糖年糕好香, 不是过年也想吃!用红薯粉沾了下油锅炸, 我吃的停都停不下来。”张为光舔着手指上的油, 美滋滋地说。
  “你爷爷做的比我好多了,以前都让他帮我做,这几年我才开始自个儿做, 比不上喽。”张德才乐呵呵地笑, 随手又拿了一小块的花生糖年糕。
  张为光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爷爷还在的时候,家里的氛围还没像现在这么压抑,清明节的时候会做很香的糖芝麻清明粿, 端午节包的肉粽子咬一口软糯油润,会用硬硬的胡茬在他的脸上乱蹭,扎的他嗷嗷乱叫。
  他很想爷爷。
  “前些天买了点炮竹,你们也别在屋里待着了,都出去玩吧。”张德才指着堂屋角落里堆着的烟花,这都是每年的必备节目,孩子玩的开心,大人看着也热闹。
  张为光抱着烟花筒放在院子正中央,张晓珠左手牵着张小玉,右手搂着张芝芝,张昌辉跟在张为光后面兴奋地跳着拍手,“烟花,烟花,放烟花!”
  “小辉往后站一点,小心落下来的火花掉在你身上。”张晓珠喊了一声,张昌辉再兴奋也乖乖地往后退了几步,眼睛巴巴望着张为光,等看到他划燃火柴点着印子,朝他跑过来的时候,才大叫起来:“放了放了——”
  烟花像炮竹一样,发出砰砰砰地巨响,彩色的火花直冲墨蓝色的天空,很快炸成五颜六色的光团,不止他们这一家,其他地方也接二连三地放起了烟花,噼里啪啦地响声在安静的夜晚里传出去很远,一直响到了将近十二点,被新年的第一声鞭炮给彻底替代了。
  跑出去窜了一圈门的张为光领着张昌辉从外头跑进来,额头上汗津津的,但精神依旧还亢奋,他冲进屋里,噗通一声跪倒在张顺诚的跟前,大声地喊:“祝我的爹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二伯公、伯公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家新年快乐!”
  张德才笑眯眯地掏出红纸做成的简陋红包,塞进张为光的手里,“今年家里人多,热闹得很,我这老骨头也跟着年轻了一把。年后你们去了县里,买点好吃的。”
  张伟光磕了个头,麻溜地爬起来了。依誮
  张小玉年纪还太小,不需要跪长辈,只要站着鞠个躬,学着说了两句吉祥话,笑的跟朵花儿一样钻进了袁冬梅的怀里,跟她炫耀领的第一个红包。
  等到了张晓珠,张德才给了她一封比之前更厚的红包,很欣慰地看着她,“你也长大了,能给家里挣钱了。这是二伯公给你的最后一个红包,你得听话得收起来。还有一句话,我知道你心里委屈,想搬到县里去过新生活,你奶脾气不好,但毕竟是你奶,有空也得常回来看看,免得叫别人说闲话。”
  张晓珠看了张顺诚一眼,见他点了下头,就笑着应了,“会的,就算我不回来,我爹也会把我抓回来,咱家的根儿还在白沙村呢,跑能跑到哪里去?二伯公就放心吧。”说完也磕了个头,双手接过红包。
  退到张为光身边的时候,他好奇地摸了下张晓珠的红包,不停催她:“你快看看有多少?比我厚了好多。”
  张为光的红包收了六毛六分钱,已经把他乐疯了,比起之前到处拾报纸到供销社攒几分钱来买文具,这已经是他收到过最大的红包,往年张顺诚夫妻也就给他一毛两毛就算是很多的了。
  张晓珠粗略地数了数,红包得有六块六毛六,足足是张为光的十倍,她知道是最近拿了不少吃的用的给张德才一家的缘故,但他们已经在这住了一个月,还没交房租,更不能收这个钱。
  “芝芝,小辉,还没过来跟小珠姐拜年呢。”她冲两个孩子招手。
  他们拜过了大人,屁颠屁颠跑过来,抱住张晓珠的大腿,说了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张晓珠就把刚收到的红包分成两份,塞进张为光的红包里,发给了张芝芝和张昌辉,各自拧了把脸蛋,笑着说:“快给爹妈看看你们收的大红包,让他们高兴一下。”
  张昌辉和张芝芝响亮地说了声谢谢小姑,高兴地跑回去炫耀,大人哪有不知道张晓珠意思的,张德才瞪了她一眼,但也不强逼她再把红包收回去。
  两家人各自发了不少红包出去,最后整理收到的红包,张为光领了两块一毛六,张小玉也有一块二毛六,但她年纪最小,袁冬梅怕她乱丢,就把她的红包给收起来了。
  大年初一,全家老小早晨起来都吃长寿面,汤底是炖的软烂的猪脚,每人每碗长寿面上都放了两颗白净光滑的大鸭蛋,用本地话来说,鸭蛋就是“压浪”,是先人每回出海打渔前都要吃的东西,示意不遇风浪,平安归来,后来就成了当地的传统,不管是给长辈过寿辰,还是过年,都要吃长寿面配鸭蛋,寓意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大年初二,张德才一家就提着礼物去各家走亲戚,不是在白沙村,就是在隔壁比较近的村子,因此当天去当天回。
  袁冬梅的娘家离得比较远,又在更偏一点的地方,她嫁到白沙村以后,父母就相继去世,跟娘家那边的兄弟姐妹少了来往,但过了十五,就要搬到县城去,双方更不方便走动,就趁着过年有空的时候,带着三个孩子跟张顺诚,换上年前新做的衣服,一家整整齐齐地去了乌山村,这是个比白沙村还穷的地方。
  白沙村穷,是因为位置不好,不管是台风还是洪水,都容易影响生产,但白沙村还临水,灌溉作物方便,能下水抓鱼,依山傍水的地方,总比四面环山,连灌溉耕地都得上山挑水的乌山村来说,好得多了。
  袁冬梅回乌山村,一方面是看望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一方面是想探望教她手艺的老阿婆,可惜天不遂人愿,回去以后才知道,老阿婆在两年前,生了一场大病,没多久就去世了,死前还念叨着想要看看她,可惜俩人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张晓珠姐弟三人只在小时候回过几趟外婆家,对这边的亲戚没什么感情,如今外公外婆全都不在了,舅舅小姨们又各自成家,对他们并不怎么热情,在祭拜过外公外婆以及老阿婆以后,只在乌山村过了一夜,全家人又匆匆地赶回了白沙村。
  在村里人喜气洋洋地互相走亲戚窜门时,没有了念想的张顺诚夫妻,开始整理起了搬去县城所要带走的被褥衣物,而张晓珠也在何小凤和张顺国的帮助下,提前将粮食关系转到了糖厂,只等着十五以后,再去正式报到。
  46. 第 46 章  三更
  第一章
  要从白沙村带到县城的东西不多, 都是些被褥衣服,但也很占地方,张顺诚找村里的远亲借了一辆架子车,只运了一趟, 该搬的东西就全送到县城去了, 他回来还车的时候带了三十个红鸡蛋, 把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全送了一遍,最后剩下的六颗鸡蛋,就用袋子裹了, 放在老张家推开门就看得到的地方,没有敲门打招呼, 就悄然离去了。
  大年初八,他们就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住进了县城新家。
  陈玉珍夫妻离开前打扫得很彻底, 除了锅碗瓢盆、灶台桌椅以及两张木板床外, 里头空荡荡的, 大一点的房间呈现长方形,一半是用来做厨房, 中间摆了张可折叠的四方桌用来吃饭, 另外半边用布帘子做了隔断, 算是卧室,但空间不大,只有五六个平米, 除了一张床外, 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他们住的这个院子不算大, 总共四户人家,中间有个公共院子,种了些花花草草, 空地上拉了几条晒衣服的麻绳,把院子分成了两边各两户人家的格局,以陈玉珍家最大,但另外一边却有个一平多点的小淋浴间,供四户人家使用。
  “咱家忙活了两天,又是年节里住进来的,是不是该给邻里送点东西意思意思?”之前一直忙着收拾屋子,还没什么感觉,现在闲下来了,袁冬梅一下子紧张起来,生怕别家听到动静,还把门窗给关了。
  “送啊,但送啥好?”张顺诚也没主意。
  “送吃的吧,不管在啥时候,啥地方,送吃的准没错。”张晓珠在厨房的柜子里翻找,“我记得过年的时候,二伯公买了不少长寿面,还送了咱们家十斤,就一户送一斤吧。”
  她把红纸撕成三小张,每张都装一斤左右的长寿面,再拿细绳子松松地捆起来,模样规整又喜庆,和张顺诚、袁冬梅分别去给另外三户邻居送礼物。
  张晓珠心里对陈玉珍特别说明的李大姐有些好奇,专门提出要给他们送,张小玉乐颠颠地抓着她的衣角,非要跟着她一起去。
  过年前后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门关着,生怕冷风灌进去,张晓珠站在刷成了深绿色的木门前,伸手在倒福字上敲了敲,里头很快传来一声喊:“谁呀?”
  “新搬来的。”
  “就来!”
  门很快就开了,李大姐被外头灌进去的风给冻的哆嗦了一下,跺着脚说,“先进来吧,外头冷。”等两人进门了,她立马把门给关了,“我去给你们倒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