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攻占金陵
作者:
清九玄 更新:2022-02-23 02:03 字数:2951
九月初九,夜。
戌时初,金陵城外的长江上,几十艘大船静静停靠在岸边。
金陵西门,一支巨大的马队悄悄出城,马车中,李煜将头探出窗外,默默望着逐渐远去的金陵城。
他已经决定迁都江州。
随行的除了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外,还有三万禁军,两万江阴军。
这五万军马是李煜最后的倚仗,他们将保护年轻的皇帝平安抵达江州,同时还要保证皇权的稳固,防止皇帝被拥兵自重的节度使控制。
本来有大臣劝李煜走之前,将金陵城献给赵匡胤或陆原,李煜没有采纳,他更希望这两方人马争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方能一出他心中闷气。
等到了江州后,他决定用最快的速度稳定朝局,与各方罢战,休养生息。
恢复元气后再整兵秣马,将来说不定还有机会夺回金陵。
马队一路行至江岸边准备好的大船前,不久,这支载着唐国所有高层的船队向江州缓缓而去。
几个时辰后,船队安全渡过和州,又过了几个时辰,船队进入池州水域。
李煜有些紧张起来,这是最后的阻碍,只要过了池州,计划就成功了。
他站起身,披了一件黄色披风,行至船头甲板,只可惜天色太暗,无法看清江面情形。
抬头望着明月,李煜长叹一声,这些日子以来,国家存亡的重担一直压在他肩头,让他本就消瘦的肩膀看起来更加潺羸。
……
几十里之外,卢维义猛然从床上坐起身:“是不是周国水军?”
“现在还不能确定。”谢让回答,他刚刚得到手下通报,说有船队出现在池州水域,便立刻冲进卢维义卧室汇报。
卢维义站起身,利索的穿好衣服。
当他赶到港口时,朝阳已经升起,江面情况隐隐可见。
“情况如何?”他向贾武问。
“斥候回报,说看起来像是唐国水军,对岸港口的周国船队并没有出动。”贾武回答。
长江宽度并不算太宽,站在南岸就能看到北岸情况,只要周国船队一动,池州这边的斥候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长江之所以被称为天险,并不是因为它的宽度,而是能够供大部队登陆的港口太少。
例如赵匡胤在和州的水军,距离对岸不过十里,但对岸没有登陆点,水军必须先向上游走个几十里,然后才能登陆池州的九江港。
在这个过程中,足够池州船队驶出港口,在上游拦截了。
卢维义紧紧握拳,总觉得有些诡异,唐国水军怎么会忽然过来?该不会是周国的诡计吧。
“唐国船队距离我们还有多远?”他问。
“再有一个时辰就能看到了。”
卢维义大声下令:“让士兵们都上船,随时做好拦截准备。”
就在这时,远处一骑斥候奔驰而来。
“报!报!报!”大老远的,斥候就喊个不停。
靠近后他翻身下马,差点摊到地,谢让快步过去将他扶了起来,急问:“什么情况?”
斥候喘着粗气说:“动了,周国水军出……动了!”
“传令,水军出港,拦截周国水军!”卢维义大声道。
“且慢!”
卢维义转头望去,出声的是许达,他望着斥候问:“周国船队是在唐国船队前面还是后面?”
“后面!”
许达后背一凉,咬牙道:“节帅,情况有些不妙,周国水军应该是想利用唐国水军冲破封锁。”
卢维义此刻也会过来了,不错,现在去拦截的话,将先遇到唐国水军。
莫非唐国和周国结盟了?他心中十分不安。
“唐国水军反应如何?”他向斥候问。
“周国水军出动后,唐国水军加快了速度。”
许达急道:“节帅,我明白了,唐国水军中定然有唐皇李煜,他想迁都逃到南方!”
“这混蛋,害死我了。”卢维义大为恼火。
谢让惶急道:“节帅,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卢维义沉吟不语,现在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死守港口,要么退守池州。考虑之后,他决定还是退守池州稳妥些。
不过在这之前,他决定再等等,说不定还有变故会发生,也许唐军与周军会打起来。
一个时辰后,他失望了,周国水军如同赶鸭子一般,将唐国水军驱赶了过来。
当视线中出现唐国水军大船后,卢维义下了两道命令,退守池州,以及向吴国求援!
……
池州九江港,赵匡胤瞧见最后一艘运送战马的船上了岸后,彻底放下心来,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他有信心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唐国疆土据为己有。
而后再一一解决掉南方诸国,与辽国决战。
这时,一名斥候来报,说金陵已被吴国将领蒙孝先一步占领。
“看来我们还是慢了一步。”赵普有些遗憾的说。
当赵匡胤发现唐国水军出现在和州水域时,赵普便断定唐国打算迁都,他立刻建议赵匡胤向金陵出兵,同时利用唐国水军,登陆池州。
“无妨。”赵匡胤摆了摆手:“我们还能夺回来的。”
说着他望向身后的王全斌,笑道:“全斌,你之前输给了吴国人,报仇的机会来了。”
王全斌沉声道:“从吴军水战实力来看,他们陆战应该也不会太弱,末将会全力以赴。”
赵匡胤微微一笑,王全斌最大的优点就是永远不会小看敌人,很多敌人都是败在他一点上。
就在赵匡胤大军向池州进攻时,一个坏消息让他心头蒙上了阴影,被他派去占领金陵的王审琦军队回扬州时,又在长江上与吴国水军相遇,王审琦部被再次击溃。
这已经是周军在水上第三次输给吴军了。
……
金陵城外。
韩熙载和徐士廉在城门口耐心等待起来。
在杭州时,韩熙载将进献金陵的计划告诉陆原后,便被陆原秘密护送回唐国。
唐皇李煜带着文武百官离开西门时,他和徐士廉从车队中溜了出来。
不久,一名男子骑行到二人旁边,拱手说:“老爷,船队已经出发了。”
韩熙载点了点头,与徐士廉一同向城内而去,回到府中歇息。按照计划,吴军明天才会到。
次日清晨,二人乘坐马车向东门而去,韩熙载掀开车帘,向大街看去。
从外表来看,金陵城一如往常。
甚至在不少衙门中,一些低级官员和胥吏们依然还在忙碌着,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唐国高层舍弃了。
不过城内车马相比平时还是要多一些,一些消息灵通的富商们,已经得知金陵即将易主,开始悄悄转移产业。
整个金陵城中,韩熙载的官职目前最高,他来到东门城墙之上,准备按照计划行事。
令他有些吃惊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百多名官兵驻守。
也许李煜是怕将全部人撤走后,百姓们会生出疑心,产生混乱。
城墙上的最高将领认识韩熙载,快步走了过来,躬身道:“侍中大人。”
韩熙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静静望着城外。那名将领虽有些疑惑,却也不敢多问。
不久,官道上有百姓向城门方向急速跑来,嘴里不住大喊:“吴军来了,吴军来了!”
那名将领吃了一惊,联想到韩熙载的行为,惊愕道:“侍中大人,莫非真的是吴军袭来?
“是的。”韩熙载点了点头。
“还请您赶紧告诉陛下,调士兵过来守城!”将领急切道。
“你还瞧不出来吗?陛下早已经将金陵献给了吴国,如今已经迁都到江州去了。”
那名将领呆若木鸡,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还愣着干什么,让士兵们打开城门。”徐士廉斥责道。
将领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听韩熙载和徐士廉的号令行事了。
不久,蒙孝的大军出现在视野中。
韩熙载和徐士廉亲自迎出城门,引大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