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11节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2-07-04 22:55      字数:3158
  “是,干爹。”
  “嗯,下去吧。”
  内监下去没多久,杜升正想着,气儿刚捋顺了些,正躺在靠椅上优哉游哉的哼着小调儿。
  他没留意到,一阵脚步声,正由远及近而来。
  “杜大总管,好兴致啊,被人卖了,还有这闲情雅致——”
  杜升一个激灵赶紧起身,凝眸看了一眼,想知道是谁这么大胆,须臾,却是笑了一声,道:
  “是忻城伯啊,今日您自家庄田那点事儿打点明白了?怎么有功夫来我这儿了?”
  “陛下可是刚到南京城,凤阳那边什么结果,就不用我提了吧。”
  “瞧您这话说的,陛下来金陵,你自己就没事儿了?”
  赵之龙说完这句,哈哈大笑,坐在一旁,狠狠往端茶来的侍女屁股上捏了一把,然后一副吃惊样子,说道:
  “大总管不会还不知道这事儿呢吧!?”
  “咱家应该知道什么事,不应该知道什么事?”
  杜升下意识忽略了赵之龙方才的无礼举动,神情变得有些疑惑,似乎意识到什么,很快又添上一丝恐惧。
  他起身上前,伸手按住了赵之龙手上正要往嘴里送的茶杯,却没有说话。
  “一口茶都不让喝呀?”
  赵之龙一摊手,盯了杜升一小会儿,轻笑:
  “没什么大事,就是最近街巷里出现不少关于大总管您的话,都是传言,不可信、不可信。”
  本来,杜升就隐隐觉得这事是什么针对自己的阴谋。
  况且,对于忻城伯赵之龙,杜升很了解,这个人贪婪无厌,钱、权、色,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
  这次来找自己,肯定是手里握着什么大消息,来做交易的。
  要是平时,杜升根本不屑于和赵之龙合作,他手里那点消息,自己顶多花点功夫,早晚也能查到。
  可是现在,皇帝刚到金陵,这种多事之秋,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能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生死,他耽搁不起。
  要知道,凤阳的事儿,可是两天之内就发生了!
  望着赵之龙,杜升眼中的冷笑变得有些不可捉摸,他缓缓松开按着茶杯的碗,转身下令道:
  “来给忻城伯端上好的贡茶,这种货色怎么行。”
  赵之龙也是一笑,放下茶杯,道:“还是大总管善解人意。”
  其实他心里知道,这事儿成了!
  看着赵之龙喝了茶,杜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示意侍女留在赵之龙身边不要动,淡淡说道: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流言多了,也可杀人!”
  “那我可就说了,抚宁候朱国弼还有李三才,正盘算着怎么把你拉下水呢,大总管。”
  赵之龙面露微笑,手在侍女身后不断动作,淡淡的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果然,有人要对付咱家!
  朱国弼和李三才,李三才现在甚至连官儿都不是,他们两个,好大的胆子,敢拉咱家下水?!
  杜升心里已经翻天覆地,面上却是不屑地冷笑一声,道:
  “咱家还以为什么呢,那李三才早在万历一朝就被罢官回家了,朱国弼在武勋里头更没什么实权。”
  “就凭他们两个,真以为搬得动咱家?”
  赵之龙没有猜到杜升是为了面子硬撑出来的,他显得有些吃惊,张大了嘴,起身道:
  “那帮东林党人,大总管当真以为,他们无官可做,就是一介小民了吗?”
  “不然呢…”杜升冷笑不止:
  “难不成李三才这个平头老百姓,比王永光那个南京兵部尚书,对咱家的威胁还要大?”
  “非也、非也!”
  杜升也顾不上什么别的了,这次买不下杜升,可就要与这种天赐良机失之交臂了。
  他呼吸变得有些急促,道:
  “李三才自被罢官以后,便受抚宁候朱国弼之邀,来到南京,给抚宁候府的二小妾张玉取了一个表字:婉波。”
  “这事儿,当时在南京闹得沸沸扬扬,大总管不会不知道吧?”
  杜升点了点头,依旧面露不屑。
  赵之龙冷笑,持续输出。
  “自那以后,李三才在南直隶声名鹊起,到处说自己是因为直言进谏,遭受排挤,才毅然请辞。”
  “此后,麓山书院,仙鹤书院、崇正书院等十几家南直隶有名的书院,全都登门拜访,络绎不绝!”
  “那李三才每日讲学,闲时参加书会,登高作赋,便是所谓的佳作。此等‘佳作’流传于世,士子因而争相效仿,如今已是当代大贤之名。”
  “李三才在那些读书人中的号召力,可比您强多了,大总管!”
  “他们放出来的消息,说您这个大总管,贪了今岁淮北各府赈灾的银款,几天的功夫,在金陵都快闹到妇孺皆知了。”
  “那些老百姓听说皇帝来了,正愁不把事情闹大了让皇帝知道,没人去想您到底贪没贪,都只是一人传两人,两人传四人!”
  “这话被陛下听到,会怎么想?”
  赵之龙说到这里,杜升已是装不下去,冷汗直冒。
  他实在没想到,区区一个被罢官的东林李三才,三言两语,会把自己搞到这样狼狈不堪的境地!
  第二百七十七章:赵之龙的野心
  “大总管是聪明人。”
  赵之龙欲言又止,脸上露出笑容。
  杜升早就看出他的野心,也便不再装了,冷冷一笑,冲他道:
  “你是想让咱家推荐你做协守备一职?”
  听见这话,赵之龙慌乱片刻,随即平复下来,点头说道:“魏国公一脉自己放弃了朝廷的恩养,南京已近二十年未有武勋协守备。”
  “这对武勋和大总管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要是让朝廷发现,这协守备设与不设,都没有任何分别,自此不再设这一职务,武勋岂不永无出头之日?”
  杜升冷哼一声,心思暗自活络起来。
  许久之后,他忽又笑道:
  “赵之龙,南京城武勋众多,比你地位高的大有人在,你怎么就断定皇帝会将协守备一职,给你忻城伯一脉?”
  赵之龙呵呵一笑:
  “就是因为不能断定,所以才来找大总管啊!”
  “您想,我是什么人,您又是什么人,让我做了协守备,那些舞文弄墨的,还有好果子吃吗?”
  说完,他阴恻地笑了。
  杜升与之对视一眼,也拿起茶杯喝了起来。
  ......
  皇帝在外,朝会不用开,章奏还是要看的。
  内监捧来一沓子“作业”时,已是抵达南京这日的黄昏时分,朱由校正如在乾清宫的暖阁一样,缩在御帐的椅子里小憩,只是怀里少了那只蓝猫。
  “喵~”
  忽闻一声,朱由校慵懒地睁开眼睛,微微一笑,将手里来自孙传庭的捷报和自己的御笔并排展于桌案上,调侃道:
  “你们把它也带来了。”
  “这都是为了讨陛下的喜欢。”
  王朝辅也庆幸自己瞒着天启皇帝,做出了这个决定,侍立在一旁,小声的说道:
  “陛下如此喜欢,那就给小主起个名儿吧。”
  “起名,这个朕最不擅长了,朝辅啊,你给朕说说。”
  朱由校抱着蓝猫,一手不断抚摸着,有些疲倦的闭上了眼睛,然后鼻间轻轻“嗯”出一声,舒展了口气。
  这段时间,他都在想对南京的改革要如何进行。
  自永乐年至今,南京城俱都保留一套完整的朝廷机构,包括文职系统的大小九卿,武职系统的五军都督府,以及内臣系统的二十四监局。
  南京所设立的朝廷机构,与京师同级机构相比,由于政务简省,权力作用远远不及,薪俸却一点儿不少。
  有明一朝,历代皇帝皆视南京为根本之地,没人想过要裁撤南京小朝廷,无一例外,都是格外留心其保安状况。
  自永乐末至景泰初,经过历代皇帝的经营、完善,南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南京守备制度,直至今日。
  南京守备官员来自内臣、武臣、文臣三个系统,由内监守备一人(内臣)、协同守备一人(武勋),参赞机务一人(文臣)组成,共同负责南京的保全事务。
  外守备、协同守备本为魏国公一脉承袭,至当代魏国公徐宏基于万历二十年自愿放弃职位前,一直统辖南京五军都督府及所属各卫所。
  内守备杜升统领南京各监局,主持南京皇宫内务。
  参赞机务一般都由南京兵部尚书兼衔,如今是王永光领衔,主持南京兵部及大小日常政务,权利最大。
  与外臣文武相比,作为内监守备的杜升,权利或许不如参赞机务的兵部尚书,但职掌更广泛,武勋掌管的军国大事,其亦有权参与。
  由于杜升出身于魏门,世人盛传,其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近两年来其在南京的大小事务上,也常常凌驾于文臣之上,实际成为眼下南京掌权的第二股势力。
  除此之外,内监守备杜升,在维护南直隶一带的安全稳定方面亦起到过重要作用。
  南京外守备、协同守备多由勋臣担任,有明一代,勋臣在初期位高权重,明初以后,权力渐为文臣所取代,日趋衰微。
  南京外守备、协同守备在维护南京安全中所起的作用不如参赞机务,至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亦不如内监守备,反而常常受到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