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沉重的衣钵
作者:尚南山      更新:2023-06-13 05:56      字数:3443
  周文杰却道:“况且,我还是回避一下吧,老夫子太严苛,万一问我两句,我也答不上来啊。”
  况且道:“那也好,你就在屋里待着,陪我妹妹说说话吧。”
  来人果然是陈慕沙,随行的还有两个中年弟子,也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此时站在老师后面,依然如小学生。
  陈慕沙和况钟对坐着,正闲聊着什么,见况且进来,就不说了。
  况且拜见长辈后,退到父亲身边,恭谨站立。
  “老夫今日就是想来看看而已,你们别拘束。”今日的陈慕沙倒是慈眉善目,蔼然若慈善长者,卸下平日那种尊严状。
  “陈老夫子这是何必,您可是一派宗师,江南理学巨匠,若想唤小儿前去教习,随便让个学生来传就是,哪里敢当您亲自来一趟。”况钟显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陈慕沙在儒林的地位还是比练达宁要高一些,无论陈白沙一派怎样式微,毕竟是一派宗师,在民间根深蒂固,就连朝廷也礼让三分。
  “老夫只是想活动活动,顺便来看看。另外久闻况神医于养生医道极有见地,也是想讨教一番。”陈慕沙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可不敢当了,贵派调心养性的功夫可是天下折桂,老夫子若不吝惜,况某倒是真想讨教。”
  “你就不必向我讨教了,我将来也是要传给他的。”说着,陈慕沙一指况且,“以后或许就是你们况家的家学了。”说着,他挥挥手。
  他身后一个弟子走过来,把一个包裹递给况且,笑道:“小师弟,这是恩师特地给你准备的。”
  况且不知如何作答,更不敢随便接过来。
  况钟笑道:“老夫子好意赏赐,你就收下吧。”
  “一些笔墨而已,算不上赏赐,这孩子精于书画,我就把自己用不着的物件充当见面礼了,勿嫌礼薄。”
  况且道谢后弯腰接下,陈慕沙便起身告辞,和练达宁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较练达宁似乎更为随便,实则却是更为矜持,时刻不失宗师身份。
  送走客人后,况钟打开包裹,果然都是些平常物,五枝紫毫毛笔,五枝狼毫笔,一块式样古朴的砚台,还有一块古墨,看上去不是宋朝的,也一定是元初的。
  周文杰从里屋出来,帮着况且检视。若论东西,或许价值并不昂贵,然而出自陈慕沙之手,一定是稀有之物。
  “除了毛笔,好像都是古物。”周文杰道。各式文房物件,周家里也有一些收藏,因此他能看出个大概。
  况钟满腹狐疑,不知道老夫子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当他拿起那个砚台端详时,心头蓦然狂震:这砚台居然是陈白沙生前使用的。这位老夫子真是下血本了。
  包裹的底部是一本纸张略微发黄的本子,打开一看,原来是陈慕沙手抄的陈白沙语录。
  “看来老夫子不但要收你做门生,还要传衣钵给你。”况钟沉吟着说,心头真有些沉甸甸的。
  他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能有像练达宁、陈慕沙这样的保护伞,然而却也担心名气过大后,会不会让自己底牌尽泄,那可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
  “不会吧,我还不是他老人家的学生哪。”况且摇头不信。
  “昨天还不是,今天老夫子亲自来了,就是正式收你为门生了。”周文杰不无嫉妒地说。
  况且并未在意,说道:“那有什么,书院上百的学生,不都是老夫子弟子嘛。”
  “这当然不一样,老夫子的弟子门生可是分两种的,一种就是书院学生,只是名义上是他的门生,其实只是一般学生,只有真正人他门墙的,才算是他的门生,告诉你吧,老夫子真正的门生就是他身后那两位,再有可能就是你了。”
  “怎么,难道你哥文宾都不是?”况且倒是惊讶了。
  周文杰说:“我哥在老夫子门下也有两三年了,何曾得到过一个物件?到不是东西价值多少,关键是在老夫子心中有没有位置。”
  听着两个孩子对话,况钟心里满怀喜悦,孩子们一天天真的长大了。
  “这也太复杂了吧。”况且还是不敢相信,眼睛望向父亲,意示求证。况钟点点头。
  周文杰继续说道:“表面上都一样,实际上差距大了。比如说书院学生,既是老夫子的学生,也是练知府的学生。可这种学生和门生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说练知府,如果他亲自主持秋季考试,录取了你,那就不一样了。”
  “文杰,这方面你怎么研究的这么深?”况且对周文杰倒是刮目相看了。
  “不用研究,我哥他们在酒桌上整天就谈论这个了,听得都能背下来。你以为他们那些人天天在一起研究文章词赋啊。”周文杰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况且似乎明白了,要在士林或者官场上混,才能学识只是一方面,人脉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老师门生关系则是重中之重。
  “文杰,你今天留下吃饭吧,晚上你家人会来接你。”况钟对周文杰说到,周文杰是家里常客,况家从不拿周文杰当外人。
  “好啊,我要吃刘妈做的梅干菜蒸肉。”周文杰嘻嘻笑道。
  “你天天吃不腻啊。”况且皱眉看着他。
  “其实我只是喜欢蒸肉里的梅干菜,还是你家的做得好吃!”
  “嗯,在美食这方面你可比你哥强多了。”
  “有一项比他强的就行。”周文杰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在学识方面,这辈子恐怕无法跟哥哥比肩了。
  况钟不理会他们哥俩斗嘴,对况且道:“老夫子送的东西你且小心收藏好,尤其那方砚台不要用,只是收藏吧,那幅手卷倒是要仔细琢磨一番,下次见面说不定会考你。”
  说完,就让两人捧着东西回况且屋里去了。
  况钟随后吩咐家人,大门紧闭,今日不接诊,如有急重症上门求医的,他可以出诊。
  此外任谁上门拜访,一律推掉,只需说没空,不必向里传。
  况且昨晚的预感他现在也有了,而且更为强烈。
  况且此时倒是轻松了许多,尽管家里一连串的来客人,却未产生是非。
  周文杰仔细端详那方砚台,却没发现什么,嘀咕道:“这砚台有甚古怪的?”
  “可能是古董吧。”况且正浏览手卷,里面都是陈白沙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还有一桩桩公案,颇像禅宗里的传灯录。
  “不会吧,这是理学语录啊。老夫子收你做门生,难道要传你这些。”周文杰没看出砚台的名堂,就凑过来看手卷,倒是一下子看明白了。
  “有可能。”况且也有些头疼了。他最怕读的就是朱子语类、阳明心学语录这些,陈白沙语录显然跟那些差不多。
  “真同情你,多给自己准备些头疼药吧,好在你家开药房,自己抓药即可材。”
  “你幸灾乐祸啊。”况且恨得牙直发痒。
  “这就是出风头的代价,好好享受吧。”
  况且没心思跟他斗嘴,不管怎么不情愿,还是得硬着头皮看下去,几页过后,他就适应了,不是去记住这些文字的记忆,而是用照相式记忆,来把整篇整篇的文字刻印在脑子里,这方面他很拿手。
  “哎,我说况且,要是真学到像老夫子那样天天半死不活的,我看这门生还是别做的好。”周文杰转而又真心同情他了。
  “老夫子只是特例,王守仁也是理学大宗师,你看人家,做官学问两不误,还能带兵平叛,被封为建新伯。本朝文人建功立业,他可是第一人。”
  “那是,他整天带着一堆学生,一边讲究理学上的学问,一边游山玩水,顺带着还把深山里的山贼剿灭了。可王守仁只有一个,不会再出了。你想当第二个?”
  “我可没这份野心,只是认为,学理学也未必就一定整天和尚面壁,那也太无趣啦。”
  “那就好,我只是不想你以后变成那样,想跟你说话都没法讲了。”周文杰重新露出笑脸。
  静了片刻,周文杰又说到:“况且,你那天说的王守仁平叛的故事是不是没有讲完?”
  况且想了想说道:“讲完了,宁王脑袋都砍了,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王守仁平叛固然神妙无方,可我最喜欢你讲的,武宗皇上跟王守仁捉迷藏的事,真是好笑极了,那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是跟你讲史书,不是讲评书。”
  于是,况且接着讲起了那段历史。
  武德年间,分封南昌的宁王造反,天时地利都不错,可惜没得到这个人和,宁王准备数十年,一切就绪,稳拟一举义旗,天下风靡,至少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可得。
  孰料恰好赶上王守仁巡抚赣西,当时事出不测,人人恐慌,江南还真有落到宁王手里的危险,王守仁只调集一些战斗力很低的府兵,人数、士气都居劣势,他却如陈平一般,七出奇策,弄得宁王晕头转向,然后突袭南昌,一举生俘宁王。此时距宁王造反始一月有余。
  武宗在京师闻报后却是大喜,终于有一显身手的机会了。他倒是不慌不忙,按他老人家的惯例,先是给自己降格处理,封自己为总兵官,率领精锐边关官军出征。在半路上就接到王守仁已生俘宁王、平叛成功的消息。
  按说他就该返回京师,或者中途停下,等待王守仁献俘。然而武宗皇上实在是另类了。
  他接到捷报后,不喜反怒,敕令王守仁把宁王放了,他要在鄱阳湖跟宁王一决雌雄。就如当年太祖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一样。
  王守仁当然不肯奉旨,他带着宁王东躲西藏,就是躲避朝廷使节,唯恐这些派来的疯子真把宁王放了。一旦放虎归山,天下真有可能易主。
  要是两人一对一单挑,武宗还真有希望获胜,要说比较智谋,十个武宗也不是宁王的对手。
  说白了,王守仁平叛成功是靠他的智谋无双。宁王是碰到对手了。不然的话,或许燕王朱棣进京师的故事又要重演了。
  史书很厚道,把王守仁平叛的功绩比作再造大唐的郭子仪。相较之下,王守仁又比郭子仪高明许多。
  周文杰听得入了神,嘴张得大大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