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第95节
作者:
金彩 更新:2024-07-31 16:06 字数:4149
“这该死的臭小子,差点把我给撞到了。真是不像样。这样的臭小子,就得有人收拾。”
林荷香伸手感受着心脏剧烈的跳动。只觉得刚刚董建民那忽然跑出来的动作,吓得她肚子都不舒服了。
于是,她深呼吸两口气,这才慢慢地进了家门。脸上表情开始缓和,心里想的却是要想办法给董建民这臭小子点颜色瞧瞧。
刚好,下周就轮到她去拜老神婆了。听说那老神婆不止会看女人病。这孩子调理起来也有一手。哼,到时候,她就求老神婆给点符水。让董建民这臭小子改改他的那些臭毛病。
免得哪天连累了她家男人,还有未出生的宝贝儿子。
腊八节一过,就代表着春节也不远了。
回到家里休息了一晚上过后,何玉燕开始了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再上一天的日子。在休息的第一天,她拿出了本子,开始在上面写下过年可能会用到的东西。
没错,这年头的物资不丰富。为了能过一个好年,何玉燕从现在开始就准备起年货来。
糖果、瓜子、花生、饼干这些肯定是要准备的。
另外,大米、白面、各种肉类是越多越好。昨天回娘家的时候,何玉燕问了她妈。这才知道,按照习惯,过年前她还得做三百个包子、馒头、以及数量不等的饺子。这些食物做好后冻上,整个新年就不用担心没吃的了。
当时何玉燕听到这么大的数量,都给吓了一跳。这年头的春节就只放假三天。三天的时间居然要准备那么多东西。可不就有点吓人了吗?
这个时候,外头渐渐热闹了起来。
最近经常下雪,大伙儿聊天的地方已经从廊下搬到了冯大妈家。
何玉燕拿着本子过去的时候,就听到大妈们正聊着谁家孩子结婚的事儿。
因为之前黄海霞闹的那一出,最近丁香胡同没人办喜事。但其他地方还是有的。聊着结婚的事情,不免就聊到孩子。
看到何玉燕进来,大家也没留意,而是拉着沈小妹问起她最近的情况。
沈小妹是很少跟大妈们凑一块儿的。不过她这药一喝就是一个多月,大杂院的人一句闲话都没说。这让她知道了大家的善意。这才跟大妈们熟络起来。
“我觉得最近精力充沛。好像还胖了点。”
提到这个,沈小妹自己都很高兴。因为是食堂的洗菜工,到了冬天洗菜的时候,她都觉得冷到骨头缝里面。
喝了一个多月的药以后,现在洗菜虽然冷。但是没有以前那种骨头都疼的感觉了。
程主任让她尽量看看能不能换个工作。不然这药还要继续吃下去。所以,这段时间她忙着找人换工作的事情。
大家不知道内情,看着沈小妹那红扑扑的脸蛋,都觉得那位程主任真是位厉害的医生。
提到程医生,大伙儿不免就想到了蔡招娣。当初蔡招娣那孩子听说保胎艰难,但多亏了这位程主任。这才把孩子给保了下来。
左看右看没瞧到蔡招娣,就有人问朱大妈:“你家招娣咋不出来唠嗑。看人家燕子都出来走走。这怀孩子可不能窝在家里不动弹。”
有人问,朱大妈的脸色也跟着沉重起来。
“这招娣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吃什么都没用。人瘦巴巴的,就是肚子也没多少。我瞅着有点害怕,想带她去医院看看。”
蔡招娣好像听到了朱大妈的话,从屋外慢慢走了进来。
何玉燕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人怎么瞅着好像瘦了个七八斤的样子。
“妈,我没事。你别多想。”
蔡招娣是过来喊朱大妈回去准备无法的。并没有多留就走了。但那瘦巴巴的样子确实有点吓人。
“要我说,还是得去看看医生。瞅瞅燕子跟建设媳妇儿,怀个孩子应该都是他们白胖才对。”
蔡招娣回到家里,回想起刚刚大伙儿的议论,就觉得很伤心。
她也想长胖点,但是心里不得劲。吃什么都不长肉。
家里人问她为啥发愁,蔡招娣又说不出来。总不能说她这是担心自己再生一个女儿。把老朱家的香火给断了吧!
这些个烦恼,她根本不敢跟家里任何人说。本来想跟何玉燕说的。但刚看到对方那副幸福的样子,她忽然就不想把自己这点糟心事透露出来。
蔡招娣的这些小心思,何玉燕是不知道的。
上午跟大妈们聊了一会儿,又打听了这边过年的一些准备后。她就抱着自己的小本本回家去了。
直到晚上顾立冬回来,就跟对方简单说了说自己今天做的事情。
年底没有出车任务,顾立冬开始忙碌招收新司机的章程设计。见媳妇儿一个人在家没遇到什么问题,心也安了不少。
“年货的单子准备好后就给我。东西我去准备就是了。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别跑外头去知道吗?”
外头天冷下雪地滑,顾立冬是真的不放心媳妇儿一个人出门。
何玉燕当然也没有出门的想法。她一个灵魂来自南方的人,在北城的冬天,虽然衣服被子炭盆样样齐全。但在室外心理上还是觉得冷。
夫妻两人聊天的当口,就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冯大妈,对方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话:“沈清清那对象弄了几头羊。老沈让我过来问你家要不要一些?”
关于沈清清的对象,他们多少是知道的。
国营饭店的经理,肯定有自己的门路。这羊多半是内蒙那边弄过来的。北城所有的国营饭店,基本上羊肉的来源就是内蒙那边。
一般是那边发一车羊过来。送到指定的屠宰场宰杀后,供销公司按照计划分配到不同的单位。比如国营饭店、副食品商店、以及部分单位食堂等这些供销公司下属单位。
当下,顾立冬立刻点头同意。猪他能通过老罗的关系弄到。这羊还真的要碰运气。
除了通知顾家,冯大妈还挨家挨户问了大杂院其他住户。自然,跟他们就不会提到沈清清的对象。只说沈铁生那有门路,能弄到羊肉。问他们要不要。
到最后,家家户户果然都要羊肉。
确定要肉之后,就开始安排人去接。
隔天晚上,何玉燕就目送着大杂院的男人们,在沈铁生带领下出去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大家背着满满当当的羊肉回来。
羊是在那边杀好后拿回来的。钱按照各自要的肉部位不同,分派下来。
何玉燕家直接要了整羊。所以一回到大杂院,顾立冬就直接把肉背到厨房。不用在院子里,跟其他人掰扯钱的问题。
这种私下里买羊的事情,自然是要偷偷摸摸进行的。所以,就是在院子里掰扯,大伙儿都知道压低声音。
何玉燕见自家男人进门,就赶紧给他准备了热毛巾擦洗。一切弄完之后,顾立冬这才说道:“羊杂那些都没清理。我带回来了。你也别沾手。明天我下班回来后再弄。其他的肉跟骨头我都分好了,丢在小后院那。等上冻后,再放缸里。”
小后院就是他们用来盖厕所的后墙区域。这块区域狭长,一小半装了厕所。剩下的地方就堆着酸菜缸子、放肉的缸子,还有一些冬菜。
当初开辟这个地方的时候,何玉燕都没想到居然能够放那么多东西。不像其他人家,这些东西只能堆在自家门口廊檐下。不好看不说,走动都容易绊倒了。
前一晚弄了那么多肉,第二天自然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这肉家家都有买,有人买得多,有人买得少。但中午的时候,大伙儿都准备煮一顿羊肉来吃。
羊杂这些顾立冬晚上收拾,何玉燕就准备中午给自己来一份羊肉焖土豆。
就在她转身准备去后院,拿一块羊肉出来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几道骂骂咧咧的声音。何玉燕集中精神一听,居然是有人偷羊肉了。
这……这个事情可真是……
她转头看了看好好呆在后院的羊肉,觉得自家还真是聪明。把肉都放这里,平时厨房的门上锁。除非有人嘴馋到爬墙,不然肯定偷不到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头大杂院的住户,一般冬天存放食物。包括肉类、冬菜以及自家做的包子馒头饺子,统统都是放在门外上冻的。屋里有炭盆会回暖,不利于食物的保存。
所以,大家昨晚得了那么多羊肉。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习惯性地放在自家门口。
现在有人喊肉少了,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冒烟的干的。
外头,叫骂声还在继续。
何玉燕出来一看,是朱大妈在那大骂:“是哪个嘴馋的,连我家给大肚婆吃的东西都要偷。你家穷的没米下锅了吗?”
隔壁江婶子也在骂:“我家也被人偷了一块。亏得我家老邱昨晚把大部分肉都丢后院去了。我图省事儿,就说把今天要吃的留了出来。免得跟其他肉一起冻上。”
对面曲大妈也在那骂。她家买的肉比较少,这会儿骂得更加难听。
这年头肉很金贵,就是这肉不要票,通过沈铁生的关系买回来的,但也很金贵。大家也就骂骂,也没人说去找公安查。毕竟这头来历不好说,说出来就连累其他人了。
但白白没了肉,大家都不甘心。
最后,是林老爷子听到动静,从家里出来。然后在被偷的几家人那转悠了几圈。接着说道:
“你们看看这脚印,我发现你们几家人门口都有这印子。”
何玉燕这会儿是顾不上做饭了。直接站在附近看热闹。
林大爷指出来的脚印,正好是一个完整的灰扑扑鞋印子。这玩意儿印在干净的雪堆上,特别明显。
大伙儿都认出了这样的脚印,可不就是小孩子的脚印吗?
大杂院就那么些孩子,脚印这般大小的,也就那么几个。
刚好孩子们也放寒假了,这脚印的主人就很容易找了。
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几个孩子被冯大妈带人找了回来。
“你们是不知道,我们过去的时候,这几个臭小子,居然在前头死胡同那破房子里烧火烤羊肉。”
何玉燕看着前头站着的几个小孩。领头的人有董建民、赵二宝、赵三宝,还有两个胡同的孩子。
孩子脚边,放着一个菜篮子。篮子里面只是几块黑不溜秋的东西。
“这几个熊娃子,直接把你们挂在门口的肉都给拿走了。”
想到过去抓人时看到的画面,冯大妈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天寒地冻的,这些熊娃子居然在那烤羊肉。还把羊肉给烤糊了。
偷羊肉的人抓到了,接下来就是赔偿了。
几个孩子的家长,赔钱的赔钱,赔肉的赔肉。接着回去就被家长揍得嗷嗷叫。
但董建民这里却没人揍他。
董建设下班回来听到这件事情,虽然觉得弟弟这样做不太行。但也没打人,而是拎着弟弟口头教训了几句。后头还给他塞了好几口羊肉。
看得林荷香十分不高兴。
这董建民就是老董家的一颗老鼠屎。
调皮捣蛋,不学无术。
平时上学也没学好,回到家里还到处闹腾。今天这偷羊肉,就是他带的头。小时偷肉,大了还不知道要偷什么呢!
当初就敢害得自己掉进粪缸。前几天又在家里横冲直撞,吓得自己肚子疼了好几天。
这样的祸害,等董建设发达后,肯定是个拖后腿的。甚至,等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有个这样的小叔,也是抹黑儿子的存在。
这种祸头子就该狠狠教训一顿。偏自家男人疼孩子,不肯教训孩子。
那她这个当大嫂的,就只能费心教训一下对方了。
幸好明天就是拜神婆的日子了。
另一头,何玉燕在家里也跟顾立冬聊着这个事情。
但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这几个偷拿肉的小孩子身上。而是在讨论赵大宝这孩子的去处。